西夏其实颇为有趣——正说西夏史系列连载NO.86 李安全篡位
西夏天庆十一年(公元1204年)八月,夏州爆出了一件怪异的事。传闻一头猪竟然生下了一只拥有两个头的怪异动物,当地百姓惊诧不已,误以为这便是传说中的祥瑞——麒麟,于是纷纷将它献给朝廷,视作天赐吉兆。
然而,这所谓的“麒麟”绝非真正神兽,更像是一种罕见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畸形动物。古人迷信心重,因而将其神化,这恐怕就是事情的全貌。怪物被送往京城后,李纯祐是否重视不得而知,但李安全对此十分在意,便请来算命先生卜卦。那人言简意赅地说:“麒麟一身两首,乃一国两主之象。”
这个算命师到底有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难以考证,但他显然懂得顺着李安全的心理说话,迎合其野心。听闻此言,李安全心头一喜,篡位的步伐也因此加快,李纯祐的境遇则愈发岌岌可危。
国内政治暗潮汹涌,而西夏的外部形势也日趋紧张。天庆十二年(1205年)三月,蒙古首领铁木真率军突袭西夏,给这个政权带来了沉重打击。
关于蒙古帝国的崛起,尽管我们熟知其后横扫欧亚大陆的霸业,但此时的蒙古还是由多个游牧部落分散居住,包括蒙古部(蒙兀部)、塔塔儿部、乃蛮部、汪古部等。这些部落曾先后臣服于辽和金。后来,乞颜部在首领也速该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先后征服了众多部落,势力渐壮。可惜也速该被塔塔儿部暗算毒杀。
展开剩余80%也速该去世后,其幼子铁木真面临巨大挑战。札答兰部首领札木合联手十三个部落三万人攻打铁木真,双方在十三翼展开决战。铁木真兵败退至斡难河。尽管札木合赢得战役,却因残暴处置俘虏而失去民心,众多部落转而支持铁木真,使得铁木真实力非但未减反增。
随后,铁木真联合金军平定叛乱的塔塔儿部,报了父仇。至金泰和四年(1204年),他消灭了乃蛮部,正式成为蒙古草原的统治者。
刚统一草原的铁木真即发动对外战争,首先瞄准了西夏。三月,他借口西夏收留仇人桑昆,率军入侵,攻破力吉里寨(今应里县),并洗劫瓜州、沙州等地。
按理说,李纯祐理应组织军队迎战,但史书记载他“纯祐不敢拒”,即不敢抵抗。蒙古军便趁机从容抢掠,所向披靡。
显然,这次入侵只是铁木真的试探之举,目的在于探察西夏的防御实力。西夏军队虽然地处有利,但却畏战不前,铁木真由此判定西夏软弱,成了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试探成功后,铁木真转向金国。同年十一月,蒙古军在河东击败了金军监军完颜天骥。
这两次胜利大大增强了铁木真的信心,他意识到西夏和金国虽然表面强盛,实则难以抵挡铁骑的冲击,时代的巨轮已向自己倾斜。翌年,他在斡难河召开大会,正式称汗,号“成吉思汗”。
转回西夏,蒙古撤军后,李纯祐命令修复城墙,大赦境内,并将兴庆府更名为中兴府,表达中兴西夏的愿望。
可惜,他并不知自己再无中兴的机会。
天庆十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李安全废黜李纯祐,自立为帝,史称夏襄宗。
历代中国皇帝废立之事往往神秘莫测,李纯祐被废亦然,史书记载寥寥数语,真相扑朔迷离,难以探究。
李安全早已悄无声息地笼络了朝中大部分大臣,但单凭此仍不足以篡位,他还成功拉拢了另一个关键人物——李纯祐的母亲罗太后。
为何罗太后会支持安全废除亲生儿子?史料未见她与李纯祐有矛盾,相反,李纯祐对她极尽孝道。罗太后患头风多年,李纯祐曾派人远赴金朝求医并治愈她。
关于罗太后支持李安全的原因,有传言称两人私通,但毫无实据,这说法可信度极低。
历史线索显示,唯一可能导致罗太后支持李安全的是李纯祐拒绝出兵抵抗蒙古入侵的软弱表现。这一失误激起朝中不满,李安全趁机篡位成功。
不同于许多政变,李安全上位后西夏政局保持相对平稳,显示他筹划周密、时机把握精准。
三月,李纯祐在被囚禁地暴亡,年仅三十,谥号昭简皇帝,庙号桓宗,葬于庄陵。
显然,这是一场非正常死亡,正是中国古代政变的典型结局。
李纯祐是极具悲剧色彩的皇帝,心怀抱负,立志如其父般维持帝国强盛、百姓安康。他十四年执政,始终为此努力,但历史未给他实现愿望的机会。无论篡位者如何,蒙古的崛起才是西夏最终命运的主因。
他本应成为贤君,却命运多舛,生不逢时。
人生悲剧恰在于你无法选择将面对何种遭遇。
李安全登基后,立即向金朝请求册封。此时“小尧舜”金世宗已逝,其孙完颜璟继位,是为金章宗。完颜璟较其祖宽容,虽然初质疑李安全废黜纯祐的正当性,但在罗太后给出“纯祐不能嗣守”的模糊理由后,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册封了李安全,使其皇位得到承认。
李安全刚坐稳皇位,就收到令人震惊的消息——蒙古人又来了!
天庆二年(1207年)九月,铁木真得知西夏政变,认为正是趁乱大捞一把的良机,于是再次大举出兵,攻克了斡罗该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内)。
这次铁木真似乎准备长驻斡罗该城,他驻军不走,命令部队四处抢掠,威胁不断升级。
李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陷入两难。若出兵迎战,胜算渺茫;不出兵,则敌军肆意为所欲为。
权衡再三,李安全最终选择出兵。他意识到自己当初正是借李纯祐不敢抵御蒙古而得势,如今大敌当前若不反击,恐怕连皇位也保不住,罗太后和大臣或许会另谋高就。
既无法依靠军队质量,李安全便倾尽全力,调集右厢各监军司兵力,以数量取胜。此举奏效,蒙古不敢贸然出击,但仍赖着不撤,双方陷入长期僵持。
几个月后,蒙古军因粮草告罄被迫撤退,第二次蒙古入侵西夏战争宣告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配配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